2015-12-28
2012年5月,辛立利受市政府办公室委派,到牟平区龙泉镇官道北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期一年。在一次走访时发现,村里有个女孩左脸上长着一个鹅蛋大小、颜色发青的血管瘤,孩子的脸明显走形,不仅严重有碍美观,而且随时可能破裂,平时不敢跑跳玩闹,睡觉也很不方便,身上看不出半点同龄儿童的纯真活泼。经深入了解,得知女孩叫曲绍英,有个双胞胎弟弟,2001年出生,血管瘤从小就有,一直没进行过系统治疗。姊妹俩6岁的时候,父母离婚,父亲在外打工,月工资不足2000元,母亲未尽抚养义务,基本上全靠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两位老人年逾70,靠养几只山羊和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年收入不到1万块钱,家里非常困难。多年来,曾相继到济南、临沂、西安等处求医问药,但受经济条件、病患部位敏感限制,耽误了治疗,血管瘤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大,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和整个家庭蒙上了巨大阴影。
面对这种情况,管还是不管?管到什么程度?辛立利很矛盾:管吧,这不是他的主要工作,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应该放在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上。另外,帮助治病会牵扯很多精力,关键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不管吧,看着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以及孩子爷爷奶奶满脸的憔悴和无奈,他想,自己是包村干部,代表着市政府办公室的形象,除了修桥铺路、上项目,也应该关注群众的难事,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个念头,他从那个时候一直坚持到今天,没有动摇过。即使2013年6月完成任务、离开官道北村回到单位,他也没把给孩子治病这码事移交给下任“第一书记”,而是继续当作自己的事情,想方设法帮助曲绍英治病。
他先是找到烟台山医院,商请他们组成专家医疗队,利用到村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爱心义诊的机会,专门为孩子做了初步诊治。由于血管瘤生长了十几年,已经布满左脸,蔓延到口腔,医疗队在没有携带大型设备的情况下,没能做细致的检查,他就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陪着曲绍英到烟台山医院、107医院和蓬莱等地做了多次诊断。
因为病情复杂,一些检查结果烟台的专家不能确定,又不能随便做手术,他就委托朋友将相关影像资料发送给北京、济南的专家,请他们帮助分析会诊,提出建议。同时,还在网上搜集各种医治血管瘤的信息,电话联系请教治疗方法,将所有的信息汇总反馈给曲绍英的家人,最终决定到济南的一家专科医院进行前期治疗。
医院确定后,诊治费用成为最大的难题。根据专家的意见,血管瘤完全清除需要几年的时间,要进行三到四次药物治疗,然后再美容整形才会逐渐康复,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前功尽弃。治疗每半年一次,每次费用两万左右,完全康复怎么也得十几万。这笔钱曲绍英家里拿不出来,单位的援助也不可能有这项支出,只能到社会上募捐。此后三年多时间,辛立利通过朋友介绍、上门拜访等方式,陆续联系到一些爱心人士,共募集到善款8.2万元。其中:民革烟台市委捐助5.7万,烟台市慈善总会1.5万,烟台扬帆助学公益发展中心6000元,通过《齐鲁晚报》向社会公开募捐4000多元。利用这些资助,为曲绍英完成了四次治疗,效果非常好。
下一步,辛立利打算继续寻求捐助,为曲绍英开始新一轮治疗,让她早日康复,树立自信,笑对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