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城市有七八条建设路、公园路等重名街道,有的城市存在不少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不规范地名的存在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不规范现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3月22日 新华社)
曼哈顿公园、威尼斯广场……走在中国的道路上,仿佛置身异国他乡。费尽脑汁起个洋名字,就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吗?笔者看来非但没有,反而有种荒诞感觉。说到底,崇洋媚外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地名与其追求国际范儿,不如体现中国范儿。
我国的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安庆、吉安等地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六尺巷、仁和庄彰显礼让的传统美德。两三字的地名凝练且极具中国特色,朗朗上口历经千年而不衰。这座深厚的文化矿藏,却有意无意地被现代人视而不见。贪大、媚洋、求怪的地名,中国人不识,外国人不懂,徒留邯郸学步的笑话。
随着城市的扩建,很多弄堂、胡同、村落消失在历史中,取而代之的是花园洋房、高楼大厦。那些传统的地名换成了拗口的洋名。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30年来,我国6万多乡镇名称和40万个村名称被废弃。老不代表土,洋也不意味新,但是在这乱改一气的过程中,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了。
重点清理整治地名“大洋怪重”乱象,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序良俗的回归。使用不规范地名不仅罔顾人民群众的呼声,而且也是对自身文化的抛弃。清理整治地名,使其更具中国标签,有利于凝聚民众的情感,打造足够的自信,有了自信进而升华出对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感。
此次会议着重强调要尊重群众呼声,重点整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规范地名。地名跟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离乡游子魂牵梦绕的心灵归宿。地名承载的文化厚重而又严肃,不能轻佻地随意更改。小孩子起名都需要一家人仔细揣摩研究,何况城市街道、公园的命名事关市民的日常生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太多值得我们后人挖掘的宝藏,如果我们对身边的财富置若罔闻,而是唯洋文化马首是瞻,这是对我们自身文化的不敬。希望借此加强对地名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进而抑制崇洋媚外般的东施效颦,让中华文明在中国大地上彰显纯正的中国范儿。(毛旭松)
文明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明网官方微博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