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用《西游记》主题曲形容“愚公书记”吴长洲一点都不过分,他带领乡亲们治山治水、治穷治乱,以开路先锋的姿态,硬是将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他无愧于山东蓬莱市村里集镇南官山村党支部书记这个职务,更无愧于敬业奉献类“身边好人”的荣誉称号。
时代需要这样的典型,人民需要这样的公仆,“十三五” 开局更需要这样的先锋,我们当为吴长洲的愚公精神点赞。然而,向好人吴长洲学习不能口号化,必须着眼他的愚公精神,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方能学有所悟、行有所果。笔者以为,点赞学习好人吴长洲,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为吴长洲崇高的思想道德点赞。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吴长洲不是一个身怀绝技、通天有术的超人,而是中国社会普普通通的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他带领大伙开路致富的故事,既平凡又动人,平凡的是,他的职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像这样的党员干部实在太多了;动人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心里时刻牵挂着全村群众的冷暖。“恶劣的自然条件,乡亲们的叹息和无助,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我的心头。”这是吴长洲的心事,位卑不敢忘国忧,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自家的钱可以少挣点,腾出精力想大家的事,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种思想境界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这是身边好人共有的特征,即:心里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
其次,要为吴长洲坚定的理想信念点赞。他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是基层党员干部的表率,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定信心。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涉水运石,吴长洲第一个跳下河,扛起百八十斤重的石头,即使“脚脖子肿得与小腿一般粗”也不放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愚公精神?这是“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拓者的形象。干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条件下,带领农村群众致富奔康,显然不会一帆风顺。在这种时候,其实最需要的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坚定的理念信念,那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攻坚必胜的信心,是克服困难最有效的工具。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只有理想信念,几乎是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带领人民群众翻身闹革命,告别了剥削和压迫,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状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建设美好生活,让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最后,要为吴长洲务实的梦想追求点赞。为群众办事就是要务实,不能有半点造作。看着四通八达的致富路让村民年户均纯收入达到10万元,感受着昔日穷山村一跃成为全镇小康示范带头村的蜕变,相信谁都不会否认吴长洲带领村民修致富路的务实之举。心有所思,干有所实,吴长洲的梦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缘于一场集体脱贫攻坚。对于世代凹居于崇山峻岭中的村民,致富的愿望是何等的强烈,因此,他听到“走出大山”、“甩掉贫穷”这从心底里发出的呐喊。吴长洲的做法告诉人们,只有把个人梦想与集体梦想高度统一,才能彰显出梦想的魅力,也才能最终如期实现心中既定的目标。当前,我国正处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实现全面小康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有很多关键节点,其中包括让生活水平还处于在劣势状态的群体脱贫致富。为此,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目的是让低收入群体早日摆脱贫穷的束缚,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扶贫工作。在这种时候,最需要像吴长洲这样的先行者,为还处在思考状态的地方提供开路先锋的“范儿”,把务实的创业创新精神弘扬光大。
从好人吴长洲的身上,人们能够发现很多的闪光点,每一亮点都非常值得人们点赞学习。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的梦想追求,构成了他做成好人的清晰骨架。在困难面前,他选择了责任与使命,用当代愚公的开路精神,谱写着敢问路在何方的崭新篇章。(丛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