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山阳西泉乡(2010年合并到延坪镇)两岔河村年过六旬的村民陈家尧至今不知道,继子死亡赔偿金剩下的那些钱到底在哪儿。因为保存钱的镇政府现在没有这笔钱,而时任的领导说记不清了……(据《华商报》)
村民3万赔偿金存乡政府12年后少了2万,时任领导的一句“记不清了”难以服众,这种权力“装傻”暴露出了基层管理的乱象。首先,当时的乡党委书记知晓此事,说明事情存在,而“考虑智力残疾,怕他管不好这笔钱”本是善意,但给人家管理管理着就没了,怎么解释都是铁一般的事实,这无可更改。
其次,虽然2010年西泉乡合并到延坪镇,但这并非钱没了的理由,按道理讲钱是客观存在,丢也客观存在,那只能说明要么乡镇合并过程中原来乡上并没有移交这笔款项,要么后来的政府拿到了也装作不知道,但无论哪种都说明镇政府在管理财务方面存在着巨大漏洞,而“镇上几名民政干部也都问过了,都说不清楚这件事”,这样的说法更像托词,成为钱没了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3万赔偿金怎么就能在“腾挪”中成了糊涂账?既然当时乡党委书记同意使用了1万元,那么其他2万元怎么就能堂而皇之消失了?是根本找不到,还是不想顺藤摸瓜找?如果是前者,那定然说明当地领导干部根本没把群众的利益真正放在身上,挪用不合适,用了还不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更不合适了!如果是后者,就让人唏嘘不已,既然都找到了被挪用的1万元,为何就不能查明原本同一在一个账本的那2万元呢?是怕揪出“内鬼”还是怕影响和谐?实际上,该事件一出已经影响了当地形象,所谓的和谐也自然不复存在。这样的权力失守和“装傻”,对百姓来说,无异于二次伤害。
死亡赔偿金不翼而飞,折射的是当地政府管理生态的任性和乱。除了财政部门将账目管理“坏”了外,领导的“记不清”更像一根刺,刺在当事人和公众心里。因为“记不清”固然是个说辞,但绝非能成为村民赔偿金丢失的理由。这样的糊涂账,不仅彰显霸道,更损伤政府公信力。实际上,无论领导干部如何新老更替,还是乡镇如何合并,在账目上的真金白银都应该有个“归宿”,凭空消失的现状只能说明其中必有猫腻。
死亡赔偿金被挪用12年,用了1万丢了2万,本身也已经无法告慰死者,再进行多次伤害更为实不该。无独有偶,2008年,呼和浩特市防疫员张文元到金河镇八拜村奶站工作,不幸被奶牛顶伤住院,虽然其和镇政府达成协议,由政府一次性赔偿医疗、误工等费用13万元,而当地政府拖着拒付,在媒体干预的力量下,镇政府组织了双方在公证人员或者司法部门的见证下,重新签署一份调解协议,并且支付张文元13万赔偿金。该事件过程虽有转折但结局尚好。相比之下,商洛村民陈家尧的遭遇仍处于纠结状态。我们也期待着,在媒体的干预下,上级管理部门能重视起来,将这笔糊涂账捋清楚,还村民一个公道,该还钱还钱,对涉事干部该处分处分,该追责追责,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当地“装傻”的权力蔓延,才能重塑形象,夯实公道,赢得民心。(特邀评论员 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