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港城烟台,一场爱的接力像一股暖流,迅速温暖了烟台的这个普通冬日。“晚报慈善义工”、“月亮姐姐”许振珊身患重病的稿件,在微信朋友圈频转,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关注。为了帮助许振珊度过难关,大家纷纷伸出援手,短短一天时间,捐款已达到近20万元,远超过所需。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近日,烟台五星级慈善义工“月亮姐姐”许振珊因病住院,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平日里,都是许振珊在帮助别人,如今,是许振珊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渡过难关,20万元不仅是钱本身,更彰显烟台大爱。
对烟台人来说,65岁的许振珊早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义工符号和文明标签,她是榜样,是标杆,号召更多人默默做无名英雄,诠释社会公德内涵。她是烟台市慈善总会晚报慈善义工管理中心总协调员、形象大使,月亮姐姐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她无偿服务时间达到了5万多小时;她曾荣获烟台市慈善总会“十佳慈善义工”、“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带领烟台晚报义工管理中心曾连续多次被烟台市慈善总会评为优秀义工组织。感人的是,多年来,她依靠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深厚的母爱,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和压力,坚持带着残疾儿子做义工,母子二人现在都已经是市慈善总会五星级义工了。从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到福利院里的欢声笑语,老人盼望的眼神,到聋哑学校和学生打着手语真诚的纸上交流,以及汶川灾区、南方干旱、到青海玉树,许振珊和义工们一直冲在第一线。
山与海的情怀,你与我的烟台。作为烟台慈善义工的典型代表,许振珊曾向无数人伸出援手。如今,英雄病倒,许多市民都站了出来帮助她——在许振珊住院期间,张春荣、韩春荣、刘永萍、王艳、许清华、陈艳、田春玲等多位义工,以及许振珊侄女、曾经被许振珊救助过的招远女孩张玉兰及其母亲一起,分成白天、晚上两班轮着在医院照顾许振珊。这恰恰说明了义工的慈善行为在社会上形成了“反哺”,曾经义工帮助别人是善举,那么帮助义工同样也是善举,这种互助形成的暖流,正是文明烟台最需要的精神营养。
慈善在心间,义工在行动。义工们是普通人,做着普通事,让人敬意升腾。用“最有爱烟台人”称呼他们,并不为过。一来,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帮助他人;二来,他们不求回报,认为一切都应该。也正是这种“执着”和“无私”,他们的举止令港城市民备受感动,也在无形中号召更多人加入慈善队伍,展示社会公德。同样,许许多多市民又反过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义工,他们一样是“最有爱的烟台人”。
慈善义工帮别人因为爱,市民帮助患病义工彰显大爱。有人说,城市的文明程度,并不取决于高楼大厦多寡,而关乎林立高楼大厦下,有多少默默奉献的义工。诚如斯言,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个人细节能折射文明素养,众人努力,能形成城市社会公德平面高度。显然,慈善义工们,为魅力烟台注入了文明血液,他们的精神,诠释着城市品格。同理,关心那些无私奉献的义工们本身,也是城市品格和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我们欣喜地看到,烟台市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建立慈善义工回馈制度,成立了四家义工定点关爱医院,定期开展为星级慈善义工免费查体、洗牙、订报纸和发放捐赠物资等关爱活动,成立了“温暖烟台-暖义工”慈善救助项目,每年对大病、困难的慈善义工发放慈善救助金30余万元。烟台市慈善总会将建立“关爱义工慈善公益基金”,专项救助遭遇大病、突发性困难的慈善义工,希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关注和参与关爱慈善义工事业。
爱在烟台,难以离开。互助的爱,更有份量。祝愿帮过无数人的“月亮姐姐”早日康复,也期待更多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以及关心慈善义工的行列中来。(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