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得益于这块金字招牌对资源的集聚效应,近年来,烟台市芝罘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作为烟台市历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和主力军,芝罘区将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转变为市民素质再提升、基础设施再完备、社会环境再优化、公共服务再健全、生态景观再改善、保障体系再完善、文化生活再丰富的过程,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以来,烟台市芝罘区不断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厚植形象提“颜值”,增强底蕴练“内功”,全心全意打造文明城市创建这一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更加浓厚,奉献友爱的志愿队伍更加壮大,文明之花在芝罘大地璀璨绽放。
市容环境改善擦亮城市名片
“原来楼下一直停着僵尸车,还有人堆着各种杂物,特别是马路市场,小区的交通特别拥堵……自从老旧小区改造了,移走了僵尸车,规范了马路市场,路面才像这样平整宽敞……”家住金沟寨小区的市民刘英美说起小区的变化,赞不绝口。
刘英美居住的金沟寨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小区以前没有系统性物业,居民对小区环境改善的呼声十分强烈。把居住小区做优做美,是许多居民的梦想,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出发点。为此,芝罘区聚焦城市形象品质提升,2017年将坚决打赢市区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投入3.8亿元完成64个老旧小区的整治任务,实现居住环境、市容秩序和基础配套的“三个根本转变”。同时,抓好城郊结合部、铁路沿线、河道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环境改造提升,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占道经营、露天烧烤、违规商亭、僵尸车、野广告等7项“老大难”问题。依靠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芝罘区要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城市环境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最直接的表现。今年3月,芝罘区召开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议暨环境攻坚治理推进会议,全面打响文明城市创建的“攻坚战”。会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将创城工作责任压实压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从创城重点责任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分成3个督导组分区片巡回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当天以督办单的形式进行反馈,并定期开展“回头看”,重点查看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区领导带队在辖区进行督导暗访,现场将问题反馈给街道主要领导,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并以督办单的形式下发给相关责任部门和街道园区,同时组织“回头看”督导问题整改落实。截至目前,督导各类问题整改860件,整改率达到85%以上。针对发现的问题,该区在4—7月份开展“我的城市我的家、清洁家园为大家”百日环境卫生整治主题活动,围绕主次干道市容秩序、破损广告整治、绿地养护等方面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在此基础上,芝罘区多措并举浓厚文明城市创建氛围,号召群众争当文明城市创建的监督员、宣传员和协调员。组织“传承良好家风争做文明市民共建首善之区”主题活动,开展“什么是不文明,由您说了算”主题活动,让群众评议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和现象,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在身边”、“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文明与你我同行”征文比赛等活动以及在区级媒体开设“文明大家谈”、“不文明曝光台”专栏,进一步规范广大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提升市民素质,由市民群众自己教育引导不文明的市民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让市民搞清楚文明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自觉划清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界限。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刊板橱窗、电子屏幕、墙报板报等宣传阵地开展宣传,充实文明城市创建内容,形成了“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道德力量托起城市文明高度
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要看硬件设施,更要看市民素质、文明风尚、精神状态、人文 氛围。近年来,芝罘区开阔思路方法,把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统一于文明城市创建之中,将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支撑,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融入城市日常文明创建之中,支撑起文明新高度。
道德模范是一面精神的旗帜,一把美德的标尺。芝罘区通过开展“爱、诚、孝、仁”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四德”典型事迹,紧密结合“道德模范评选”、“身边人、平凡事、道德魂”典型宣传,以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全区范围内,先后有150多人获得市、区道德模范称号,有18人登上了中国好人榜,有30人入围“山东好人——每周之星”。孔德娟获得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安立盛获得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最美志愿者。他们向社会传播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人“学模范、做好人”,为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了看得见、学得到、群众信服的身边榜样,成为芝罘弘扬“凡人善举”的知名品牌,为芝罘城市文明汇集了强大力量。
一座城市要让人们感受到文明,仅靠“颜值”是不够的,还要在涵育内在“气质”上下功夫。芝罘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灵魂工程来抓,大力选树和宣传道德建设典型,打造了胶东红色文化广场等各类主题性公共空间和生活场景,持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文明风尚行动,在全社会培养文明意识、规范文明行为,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作用,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涵育人们的精神特质,用红色文化和重大纪念活动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持续开展“书香烟台悦读芝罘”活动等系列文体活动,用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城市的气度风韵,努力建设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区。
志愿服务释放文明创建活力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充满爱心的歌声在文化中心广场回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孔德娟组织道德先锋志愿服务大队、风信子志愿服务宣传队,在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传承良好家风、争做文明市民、共建首善之区”大型文明创城公益宣传活动,活动吸引1500余群众参加。
在芝罘区,像孔德娟这样活跃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向过往市民发放“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他们义务引导交通;他们关爱孤寡老人……他们坚守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默默地传递爱心,用一份份正能量,为城市文明增添一笔笔绚丽的色彩。和谐共荣、互敬互爱、文明礼让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志愿者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力量。
目前,芝罘区志愿者突破10万人。自2012年以来,芝罘区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坚持专业化、项目化、阵地化、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善行芝罘·微公益”志愿服务品牌。
在机制上,该区成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形成了“区—街—居”三级联动、多部门参与立体式组织架构,引导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先后组建以道德模范为主要力量的“道德先锋志愿服务队”、全省首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10支直属大队,西炮台社区、大海阳社区被评为全省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善行芝罘天使守护团”项目被评为全省4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善行芝罘 微公益”已经成为芝罘文明创建的响亮品牌。
在具体运行中,芝罘区坚持因势利导,鼓励基层创新志愿服务方式,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该区构建“1+N”模式,力促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提档升级。“所谓‘1+N’模式,是指围绕1个品牌,开展N项活动。即围绕‘善行芝罘·微公益’这个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涵盖走访慰问、敬老助老、绿色环保、文明交通、扶贫助残、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成为城市文明的先行者。”芝罘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神圣而高尚的社会公益事业正在“首善之区”——芝罘演奏着青春生动的乐章。
今天的芝罘,无论是日常交通秩序的维护,还是大型集体活动现场;无论是在城市的最中心,还是在相对偏远的居民区,总能看到城市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眼下在芝罘区已成燎原之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芝罘大地上已然开出绚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烟台日报 通讯员 李雨浓 周光旭 常晟 记者 王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