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视察山东引强烈反响:不负新期待 奋力新作为

发表时间:2018-06-15 08:40:00来源:烟台文明网

    烟台文明网6月15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让全市人民精神振奋、备受鼓舞,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共同谱写烟台发展新篇章。

    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 

    践行新发展理念 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烟台开发区视察指导,让我们备感振奋、备受鼓舞。在万华烟台工业园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教诲,更加认清了开发区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坚定了创新发展、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决心。”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使命担当,焕发干事激情,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度聚焦“创新强区”,始终抓牢创新第一动力,狠抓招才引智和载体平台建设,持续打造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健全完善多层次创新政策体系、多元化创新载体平台、市场化创新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生态。以烟台八角湾国际人才港为引领,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人才载体,叫响“八角湾”城市品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集聚洼地、创新开放高地和新旧动能转换先导基地。以5个国家级海洋原良种培育基地为引领,加快建设烟台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打造全国首家以经略海洋为主题,以海洋高端人才、科研院所、创新资源聚集为支撑,汇聚海洋科技、文化、科普、旅游等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

    高度聚焦“产业立区”,始终抓牢实体经济这一根基,狠抓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持续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城市更新为引领,加快产业迭代更新,推动传统制造业腾笼换鸟、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拉长短板、集聚发展,城市品质与产业素质全面跃升、相得益彰。紧盯全省“十强”产业、全市“7+N”产业,加快推进总投资1500亿元的169个重点项目,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加速升级,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强势崛起,大数据、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潜力企业增容扩规,高端会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跨越提升,进一步壮大千亿龙头、百亿集群、十亿梯队、上市公司阵营,打造以高端增量为引领、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高度聚焦“开放兴区”,始终抓牢对外开放这一生命线,狠抓外资外贸和境外合作,持续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为契机,牢牢抓住新旧动能转换、中韩产业园等系列战略机遇,集中攻坚总投资过千亿的68个重点在谈项目,年内引进过亿美元、过5亿元项目5个以上。依托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富士康、LG事业群等重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增量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抓好中俄托木斯克、中匈宝思德2个国家级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YMG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马双军)

    烟台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于东 

    以自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视察时提出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高新区作为烟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功能区,承担着引领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培育的重要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既备感振奋、备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于东说,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等重大机遇,以开放、创新、改革为动力,加快新动能培育、加快经济发展,为全市、全省作出应有贡献。

    以开放为引领,在培育产业新动能上展现新作为。树立“烟台以外都是外”的观念,以医药健康、数字经济、海洋新兴、节能环保及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高端服务7大产业为主攻方向,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全力招大引强、加速项目建设,年内新引进项目过百个,建成重点项目59个,到2020年,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7个产业各自达到百亿元规模,拉开产业培育基础框架。

    以创新增动力,在推动科技创新上展现新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烟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加强与大院大所大企业合作,到2020年,引进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5家以上,建成各类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200万平方米,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8%以上,建成全市重大创新平台密集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区,发挥创新发展驱动器、新旧动能转换加油器作用。

    以改革添活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优势,按照“看齐济南高新区、努力接近中关村”的标准,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公共服务、产业组织方式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大胆探索、试点示范,担当烟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先试者,为全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在已完成大部门制改革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全员聘用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推行绩效工资制,实现薪酬管理由“铁工资”向“活薪酬”的转变;推行全员绩效考评制,实现考核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的转变,在全区营造干事创业、敢为人先、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 (YMG记者 慕溯)

    芝罘区委书记李波 

    培强做优重点产业 加快推动动能转换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视察时的讲话,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总书记的讲话为芝罘区下步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将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行动指南,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在全市发展中走在前列。”芝罘区委书记李波说。

    坚持把培强做优重点产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紧密结合区情实际,切实找准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突破点,做到既不抱残守缺,又要因地制宜。围绕筛选确定的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医疗康养、海洋经济等“六大产业”,积极与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八大重点产业做好对接,全面加快推进烟台医药健康综合产业园、三环智能制造基地、海工装备综合基地等载体建设,加大行业领军企业的招引力度,推动相关产业不断将规模做大、优势做强、特色做足。依托烟台市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积极培育发展研发设计、检测咨询、第三方物流、销售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打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

    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面对影响项目推进的制约瓶颈,切实以改革的勇气攻坚克难,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速度和效益。重点抓好17个市级重点项目、99个区级重点项目,53个城建重点项目,严格落实领导分包、日常调度、督导考核等工作机制,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节点快速推进。积极探索实行“棚改+”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积极寻求大商强企参与棚户区改造,推动棚户区改造提质提速提效。年内确保29个棚改项目全部启动,安置居民1.4万户。坚持不懈招大引强,紧盯华润健康产业园、中节能生态城等17个总投资超过310亿元的重大项目,靠上去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力促项目尽快落地。瞄准国内外500强、大型央企等实施精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产业项目100个以上,不断激活全区发展的动力引擎。

    将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关键,高效汇集人才、技术、研发等创新资源要素,全面增创区域竞争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攀登计划”,支持涉海企业加大经费投入、设立研发机构,提升规模档次。持续放大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的辐射效应,重点加强与驻烟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扎实开展“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推动“校所产城”创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芝罘英才”政策作用,大力引进海洋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将芝罘区打造成为烟台的“人才高地”“科创新城”“海洋强区”。(YMG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于冬育)

    市经信委主任刘福生 

    以创新推动烟台制造“由大到强” 

    “习近平总书记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视察,对两家‘烟台制造’典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给予充分肯定,这对烟台工业是极大的鼓舞,也为我市制造业强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市经信委主任刘福生说,市经信委作为全市工业的主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实业兴市、产业立市、工业强市”的理念,以制造强国战略为指引,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努力推动烟台制造由大到强。

    今后,我市将突出产业拉动,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实施高端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有色及贵金属加工、汽车制造等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动70多家骨干企业发展和100多个在建拟建项目建设。年内突出抓好过亿元技改项目的开工建设,跟踪服务东岳汽车新一代轿车项目、台海集团核电模块化等重点技改项目,保障其顺利推进。同时,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统筹整合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玲珑轮胎等骨干企业优势,培育轻量化汽车新材料产业;积极推进长春黄金研究院烟台贵金属研究所建设,加快贵金属新材料在工业领域实现产业化,拓宽贵金属产业发展新领域;加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支持企业通过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加快发展,加速壮大人工智能产业。

    以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建设一批新型创新平台。中德工业设计中心,积极筹备好全球创新动能大会暨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启动仪式,筹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快落成工业设计互联网平台。山东省产学研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召开10场以上产学研合作对接交流会,推动多个项目落地孵化。积极推动增材制造NQI创新研究院和增材制造与再制造研究中心建设,努力将山东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首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增材制造研究机构。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最强支撑。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万华百万吨乙烯、南山乙烷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围绕重点行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40多个招引领域,加强与赛迪研究院等有关机构的合作,大力推进工业系统招商引资工作,瞄准产业前沿,重点跟踪等一批“高精尖”项目,力争早日落地实施。

    在提升服务保障方面,我市将深入开展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围绕用工、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立足本职,协调推进市属国企、县市区国企和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三个层面企业的深化改革。强化对上沟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夯实产业配套基础,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级试点示范,更多企业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以此推动烟台制造由大到强,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更好推动烟台走在前列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应有贡献。(YMG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邓晓君)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 

    抢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我有幸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受启发、备受鼓舞。”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说,总书记的讲话,有鼓励和鞭策,也有殷切希望和嘱托。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统筹协调好海洋领域各种资源,尽快占领海洋领域世界科技高峰,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王凡说。

    山东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聚集了众多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滨海城市烟台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优势,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说,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均衡,陆海统筹不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海洋科技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潜力亟待挖掘,海洋科技供给的量和质还满足不了海洋强国建设的需要。“海洋科技工作者需要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王凡认为,“我们的科研成果不能只停留在论文里,而是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播撒到辽阔的海疆,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们的期待。”

    王凡特别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出“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等。他认为,这些讲话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精神的延续。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技术上要获得更多突破,要用科技的力量保护海洋生态,助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治理技术的全链条科研攻关。”王凡说,作为海洋科技单位,他们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构建高端人才智库,抢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支撑海洋高质量绿色发展,更好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YMG记者 姜乾 通讯员 高丽梅)

责任编辑:纪春艳

主题活动

更多>>
  • 1.png
  • 1.png
  • 1.png
  • 1.png
  • 1.png
  • 魅力烟台魅力烟台